拓渠道 搭平台 强支撑 不断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南开新闻网记者 付 坤

  2月20日,2023“科创中国”年度会议表彰2022年度优秀“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科创中国”南开大学专业科技服务团获授牌,这也是此次获得授牌的全国两所高校服务团其中之一。

  早在2022年5月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2022年“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南开大学申报的“科创中国”南开大学专业科技服务团成功入选,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专业科技服务团,也是天津市唯一的一个高校专业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它重点围绕天津市、河北省、安徽省芜湖市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科技发展需求,与地方科协共同建立协同机制,组织南开大学不同领域学科专家与当地政府企业精准对接,鼓励从人才-项目-平台-成果转化等不同方面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中国”南开大学专业科技服务团是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南开大学始终将科技成果转化与学校综合改革发展同部署、同落实,积极构建与地方、企业和校内职能部门多元参与、统筹协调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释放政策红利 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2018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李伟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一种用于合成氯乙烯的抗高温失活的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1.05亿元作价入股,位居当年以作价入股实施成果转化单项合同金额排名全国第四位。

  政策是纲,纲举目张。1.05亿元这个数字,也正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释放的红利。

  自2018年学校修订颁布《南开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以来,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文件细则陆续施行,审批流程得以加快,成果转化特区“高速路”快速建成,成果转化路径不断创新,同时,重点推进以技术交易、作价入股等形式向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横向经费及转化成果出现显著增长。

  作为天津市第一家打通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流程的高校,近年来,学校已有抗体技术、人工血管、血液灌流、蓖麻航油等生物医药以及能源材料、人工智能领域十余个项目以作价入股形式实现转化,作价投资金额合计近2亿元。

  根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数据,在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3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名中,南开大学位居前十,其中奖励个人现金和股份总金额排名居全国高等院校第四位,在天津市居首位。

  近年来,南开大学理工科横向科研项目增长显著,横向项目合同金额和到账经费较五年前均实现翻番。

  打通产学研用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021年2月26日这天,当大多数人还在欢庆元宵佳节时,南开大学与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津南校区举行了座谈,双方就有关项目合作进行了洽谈交流。就此,拉开了南开大学和海螺集团全面合作的序幕。

  此后,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南开大学围绕安徽省芜湖市和海螺集团产业需求整合学校科技与人才的优势力量,先后牵头组织相关学院教师赴安徽现场调研、交流对接近十次,推动成立“二氧化碳资源化联合实验室”“甲醇SCR脱硝技术联合实验室”,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行业需求做出南开贡献。

  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也体现着一所高校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以及行业企业需求,汇聚各方资源,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农药、环境保护等优势学科领域积极推动新建“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农业提质增效”“京津冀碳中和”“碳捕获与低碳吸附多孔材料”“视觉健康数字智能化”等校企联合研发平台40余个,多措并举推动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K集团等国内外领军企业开展深层次实质合作。

  深化校地协同 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2022年8月下旬,南开大学-和成医药药用树脂和原料药项目在河北省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开工。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2010吨医药树脂和10吨原料药,年产值可达6亿元,实现税收8000万元。

  作为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首个在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的转化项目,它的开工标志着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南开大学深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体现。

  政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南开大学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优势,围绕地方和企业科技需求,准确定位、搭建平台、积极作为,通过深层次实质性合作,构建起从研发到产业的全链条式科技创新体系,不断续写新时代校地合作的新篇。

  其中,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自2019年11月正式揭牌运营以来,地方政府投入超两亿元,目前已完成两批18个项目团队遴选入驻,设立培育项目30个,涉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到校经费4000万元,成功获批“河北省新型研发机构”“河北省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等多项资格。

  南开大学津南研究院作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已完成注册企业8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2022年产值3.4亿,税收500万元。

  为了全面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2020年底,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颁布《南开大学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2021年4月,首批12名南开大学技术经纪人正式走马上任,作为来自校内外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他们通过咨询诊断、分析调研及对接撮合等服务方式,促成技术持有方与技术需求方达成合作,助推“南开大学-江苏新越绿色低碳道路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以及多个技术合作顺利开展,积极推动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落地开花。

  多年深耕,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转化链路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高效,越来越多优质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为全方位推动学校事业、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并获得多项肯定。2019-2022年,南开大学荣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一等奖8项,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一等奖,荣获2021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集体奖,入选国家首批全国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天津市首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试点(天津市唯一部属高校),天津市金牌技术转移机构;成功入选2022年首批科创中国专业科技服务团,获批“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示范项目立项(天津市唯一获批立项高校),“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综合试点建设”“天津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高等学校)”等项目获批天津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立项。不久前,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2年天津市专利奖获奖名单,南开大学获专利金奖一项、优秀奖一项。

  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开发和新产品的落地,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景更广阔,也更明朗。当前,学校正围绕天津“十项行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度参与推进天开高教科技园“一核两翼”建设,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高校科技成果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彰显南开力量、作出南开贡献。

欢迎关注海教园公众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