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科创谷项目是天开高教科技园“东翼”重点项目,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沿天津大道东出西进、京津冀沿京津高速路南下北上的“十字路口”,坐落在海河教育园区核心位置—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北门外,是集科研孵化、总部办公、会议论坛、高端酒店、人才公寓为一体的创新综合体,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重点引育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双碳经济、新经济等领域企业、高校团队和产教融合项目,力争打造成为产教融合大平台、科技创新联合体、高端商务聚集地和创新创业梦工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建设好、运营好天开科创谷,是落实市委十项行动,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具体体现。1月20日,大年二十九,津南区领导带队拜访南开大学主要负责同志,就将科创谷作为南开大学科技园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深入交流,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打造国际级一流大学科技园。开年以来,随着建设进程和产业导入的加快推进,科创谷项目备受各方关注。
刚过元旦,海教园管委会邀请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赵新院长率院党政领导班子,召开院校联络官座谈会,详细介绍天开科创谷项目情况,双方就用好科创谷载体,加强科技创新、产教融合、院校服务、战略合作等方面组织专题洽谈。会后,双方就在科创谷打造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自动控制、飞行机器人、智能金融、水下无人系统、脑科学等平台建设进行全面对接。
2月9日上午,海教园管委会副主任冯楠与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天津大学“语言智能与技术”中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熊德意一行进行座谈,熊德意教授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知名科学家,特别专注于机器翻译、对话、问答、自然语言生成、常识推理、认知计算等方向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等资助。双方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新知、发展趋势、实验室搭建等进行深入交流等,期待教授团队依托天开科创谷这一“沃土”,借助海教园政策“活水”,发挥海教园成果转化“加速器”作用,打通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的“堵点”,打造海教园人工智能新高地,构建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
2月9日下午,管委会继续与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波、现代光学研究所教授刘伟伟、微电子工程系教授刘国华、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卫超、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教授罗景山等进行座谈交流,刘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光通信关键技术、光纤传感及网络化技术等,曾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校企联合项目30余项。刘伟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快激光科学,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多项。刘国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传感器技术与智能系统、传感网络、人工智能医学诊疗等,其中SPR生物传感器及其对DNA的检测分析鉴定水平为“国际先进”。双方围绕依托天开科创谷,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废气处理等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和产业化进行深入交流,当场推动有关项目产线落地。双方期待深入开展进一步合作,抓住天开科创谷这一“窗口期” ,用好这一“机遇期”, 跑出不一样的“加速度”。
近期,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有关教授团队还将前来海教园管委会围绕用好科创谷进行对接洽谈。
教育、科技、人才是海教园的最大优势。打造科创高地,增强发展动能,把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把优化创新生态作为主任务,是海教园的最大职责。天开科创谷的建设,无疑成为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发展优势的重要支点。开年以来,管委会全面对接专家教授方面,整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200余位名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研究专业方向、联系方式,逐一发函拜访、建立联系、组织对接。抓紧组织企业推介,按照整合存量迁入、推动增量入驻的方法,在园区引育企业中筛选200余家科技创新、产教融合领域企业做好推介,将科创谷作为新引进企业的首要推介载体。有关工作正在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