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为何抱怨未曾待你如屠猪狗的世界?

故事的男主告诉自己:喜不喜欢你的世界没关系,至少要活下去,即使她待你如屠猪狗。

我狭隘的认知中,贝多芬是钢琴家,莫扎特是钢琴家。钢琴家至少应如郎朗、李云迪,为自己的双手掷下昂贵的保险金,衣装笔挺的坐在那架同样昂贵的Steinway&Sons面前,耀眼如王子。

至少,至少,不应该是这样······

《钢琴家》-为何抱怨未曾待你如屠猪狗的世界?
男主在躲藏的废弃医院中幻想自己在弹琴

最初抵触这部片子源于对《海上钢琴师》的钟爱,下意识否定了这部片名略显雷同的影片。先入为主的“否定”逆向强化了对这部片子的“肯定”。

故事吸引我的是这部二战题材影片的特殊视角——全篇几乎没有恢弘磅礴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热血男儿的英雄主义;有的只是男主(原谅我根本记不住辣么长的名字),一位波兰犹太钢琴家整日面临死亡威胁,眼看亲友“死光光”,依然苟且偷生,苟延残喘的故事(全部为中性词,毫无否定男主的意图)。这是一部“非”悲剧,因为最终男主成功的活到了“自然死亡”的到来,“自然死亡”在他所属的时代,是奢侈的。

观影后我没有“赞美”男主的之情,更无“蔑视”之意。剧情不想剧透了,影片本身其实没有需要特别解读的桥段,它对于我更大的冲击,在于与当下生活的PK。

诸如:

什么是“奢侈品”?

什么是“幸福感”?

什么又是所谓“绝望”?

“奢侈品”是你的LV,还是男主在废弃医院的脏水桶中喝的那捧水;

《钢琴家》-为何抱怨未曾待你如屠猪狗的世界?
男主在喝废弃医院的脏水

“幸福感”是你的功成名就,还是影片中那六个成年人分食一块牛奶糖时的感受;

《钢琴家》-为何抱怨未曾待你如屠猪狗的世界?
男主的父亲很绅士的为一家六口切割高价购买的一块牛奶糖

至于“绝望”,呵!你确定你真的经历过所谓“绝望”?

始终觉得,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如我这般碌碌无为的人,都是躺赢的。

所以,喜不喜欢你的世界没关系,但至少不要抱怨她,因为毕竟她还未曾——待你,如屠猪狗。

搜索